声振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我要加入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声振论坛 展示 声振杂谈 牛人牛事 查看内容

结构工程专家吕志涛院士逝世

2017-1-17 07:00| 发布者: weixin| 查看: 523| 评论: 0|原作者: 蒋廷玉|来自: 新华日报

摘要: “学界泰斗,人生楷模。”15日上午8时许,东南大学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,赶到南京市殡仪馆博爱厅,为预应力大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东南大学教授吕志涛送行。吕志涛院士因病医治无效,于1月11日19时45分在南 ...
101.jpg

“学界泰斗,人生楷模。”15日上午8时许,东南大学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,赶到南京市殡仪馆博爱厅,为预应力大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东南大学教授吕志涛送行。

吕志涛院士因病医治无效,于1月11日19时45分在南京逝世,享年80岁。吕志涛逝世后,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不同方式表示悼念,向家属表示亲切慰问。

让中国成为世界预应力中心,是吕志涛的毕生追求。他走了,但他的预应力研究成果仍在造福社会。

预应力为上百项重大工程作“支撑”

吕志涛院士毕生研究的预应力,圈外人士很陌生,但它支撑的很多重大工程我们都很熟悉:南京奥体中心的超大面积平台、苏通大桥连续刚构、上海磁悬浮、世界最大直径天文望远镜等百余项重大工程,都有预应力的独特贡献。

“预应力是重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,打个浅显的比方,木水桶是用一块块木片拼起来的,而让木片紧密到滴水不漏的铁箍就相当于预应力。”东大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冯健教授解释说,奥体中心联接1场4馆的环形超大平台,周长1350米,要求没有一道接缝,如果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,很难达到这么高的要求。

东大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周明华一口气报出吕志涛生前对预应力6个方面的创新贡献:“预应力受弯梁抗剪计算方法、双向预应力构件计算方法、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计算方法……”

在我国预应力研究领域,吕志涛是开拓者,也是全国唯一的预应力院士,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两类斜裂缝理论。他牵头的“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”研究项目,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课题组专家告诉记者,大跨桥梁及海洋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都要求“长寿”,只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能不辱使命,预应力还可节约20%-30%混凝土。

“这一项目成果还应用于捷克、加拿大、沙特等20多个国家的重大工程。”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的孟少平教授告诉记者,“把预应力中心从欧洲转到中国”是吕志涛多年的心愿和追求,“现在,我们可以自豪地说,吕院士的心愿正在实现。”

山村苦孩子靠“苦学”成长为院士

“吕老师是从山村走出来的院士,他的经历就是很好的教材。”东大师生这样向记者介绍他们钦敬有加的吕志涛。

吕志涛1937年出生在浙江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。一直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的吕妈妈,还是东拼西凑借钱让儿子上了学。吕志涛学习非常争气,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。然而,好景不长,因为家庭经济实在太困难,吕志涛只好辍学,到镇上打工糊口。

让吕志涛没想到的是,有一天,校长张纲维竟然登门让他去复学,并对其父亲说:“有困难,我来解决,他的学费我来掏。”吕志涛又回到了课堂。就这样,他一步步走出小山村,直至考上大学。

吕志涛的学术生涯伴随着我国预应力技术的起步发展。1956年,我国预应力前辈专家开始从欧洲引进预应力知识和技术。同年,吕志涛进入东南大学前身——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,从此与预应力结下了“不解之缘”。

他陆续参与设计和建造了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预应力工程,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赞许。1986年起,他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,发表了多篇预应力方向的研究论文,组织和参加了全国预应力会议,多次应邀做主题报告,被认为是我国预应力的代表人物。1997年,吕志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
吕志涛曾说过:“创新就是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出力。”他的床头有“三宝”:夜灯声控皮球、闹钟、圆珠笔连带活页纸。一旦有奇思妙想,哪怕是半夜他也要赶紧记下来。很多项目的设计思路、理念,都有“床头三宝”的功劳。

“8小时出不了科学家”

“知识改变命运,成才必须勤奋,只要努力,就会有希望。”这是吕志涛院士生前带教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
吕志涛是东大土木工程学院迄今培养博士生、硕士生最多的教师。现为北京中冶建筑研究院副院长的曾滨,曾攻读吕志涛在职博士:“吕老师带教学生特别认真,修改论文毫不含糊,让粗心大意的学生感到汗颜。”

“我跟吕院士相处多年,他经常跟学生讲‘8小时出不了科学家’,强调学习一定要勤奋。”东大土木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张星教授印象深刻地说。

多年前,在去学校的路上,吕志涛被自行车撞倒,导致严重的股骨颈骨折。病床上,吕志涛继续指导博士和硕士生,为他们修改论文。身体状况稍好一些后,为了不耽误硕士生课程,他把教室移到家里,拄着双拐下地,用小黑板给学生上课。

“吕老师对学生的爱,那可是出了名的。”东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童小东回忆说,每年毕业季,当毕业生们排着长队请吕老师在毕业纪念册上写寄语时,他总不忘写上自家的电话号码,对学生们说:“若有问题需要我帮忙,就给我打电话。”

吕志涛曾获得20万港元何梁何利科技奖金,全部捐赠给了小学、中学和大学3所母校。“我能有今天,离不开老师们的帮助,所以我要以老师们为榜样。”

吕院士走了,但他开创的事业和为人师表的风范都在持续发光。追悼会上,他的学生们告慰恩师:“吕老师走好,土木事业有我们!”

最新评论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联系我们|声振论坛

GMT+8, 2024-3-29 18:26 , Processed in 0.048325 second(s), 23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返回顶部